
乾隆年间,罗江进士李化楠就撰写了一部饮食专著《醒园录》,于乾隆末,由其子李调元编刊成书,书中详细的记载了风干鸡鹅鸭的制作方法——“将鸡鹅鸭如法宰完,去腹内,”“用手掌打四五次,然后将盐炒熟擦上,”“但肉厚处,当剖开,加米醋少许。又,或起先竟不用盐腌,宰完时,剖开肉厚处,用豆油、面酱、酒醋、花椒之类,和汁刷之熏干,不时取出,再刷更佳。”这种传统腌鸡鹅鸭的方法,就是醒园风干鸡鹅鸭最初的制作工艺。
乾隆末,李调元刊行《醒园录》后,嘉道年间,李氏后裔据万卷楼本翻刻;光绪时再次重刊。《醒园录》一经刊行,川人传抄者甚夥,迅速得以传播。
《醒园录》里风干鸡鹅鸭的制作方法解决了当时的物质匮乏时期需求,食物的长时间储存问题,同时也让肉质有腌、熏后的独特香味和口感,得以在罗江境内民间广为流传。
2016年,罗江醒园食府业主张玉霞与厨师刘海东在罗江民间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按照《醒园录》所记进行整理发掘,传承了罗江这一两百多年的风干鸡加工技艺。
加工方法独道,形干扁,色爽美,食之干香,咀嚼感口回味无穷,手撒切块、佐餐、佐酒、零吃皆谊,为川菜“常珍”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