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江壁画起源于东汉、历经唐代、清代和当代。包括东汉崖墓壁画、唐代浮雕壁画、清代壁画、当代壁画。
罗江东汉壁画主要绘制于十余座东汉崖墓墓室,分别以朱砂、石青、赭石颜料绘制,图案有人物和“太阳”、“羊头”、“牛头”等图腾物,文字记载为“建宁二年造屯”,即公元169年;唐代千佛岩浮雕壁画刻制在罗江县城以东10公里处一座长30米高6米的石崖上,现存各类佛像509尊;清代壁画主要为葛麻庵壁画、宝镜寺壁画、罗汉寺壁画,多为手工绘制;当代壁画产生于1993年至2008年间,均为当代画家、雕刻家制作,分布于调元镇鹡鸰寺、观音崖、三国蜀汉文化长廊、金山镇千鱼欢村、香山鹭岛度假村、大霍山、宝峰山贵妃园等地。目前,罗江地区民间壁画绘制蔚成风气,壁画、壁书作品遍布全县城乡。
罗江壁画的主要体裁有墓室装饰画、摩崖造像、雕刻画、手工绘画等,数量达数千幅。具体内容有神仙佛像、神话故事、历史典故、吉祥吉庆、节会习俗、风景花卉等。其古代代表作有《太阳图腾》、《裸女临产图》、《八仙恬趣》、《西游记故事》、《赵匡胤千里送亲娘》;当代代表作有《观音三十二应身》、《二十四孝》、《三国故事》、《鱼乐图》、《江山多娇》、《年年有余》、《贵妃出游图》、《贵妃品枣图》等。
罗江壁画是罗江文明的象征,是罗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新的形态。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美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罗江壁画,特别是宝镜寺留存的近百幅清代壁画是四川所罕见的。其讲述的多是些古代故事或者民间传说,描绘的人物、花鸟、山水、动物栩栩如生,画工细腻,色彩鲜艳。壁画题材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了大量爱国主义题材作品,对青少年进行 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以及民族传统教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