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区文化馆平台 总分平台

民间特色歌曲 浏览量:6

发源地:
2025-02-19 13:31 来源:罗江区文化馆
0


  栽秧歌

罗江栽秧歌是当地农民在生产劳动(插栽水稻)时即兴吼唱的歌曲,为劳动歌曲的一种。人们在劳动中一边劳作一边歌唱,借于抒发劳动的快乐与喜悦。歌曲内容涉及生产、生活、爱情,有颂扬也有诙谐,其曲调高亢、明亮、婉转、热烈、抒情、优美,带有很多衬腔、衬句、衬字,以领唱为主,合唱(帮腔)为辅,具有较强的歌唱性。旧时集体劳动时代的栽秧季节,在山村的田野里,数个栽秧队同时唱歌、拉歌,霎时,整个山谷间栽秧歌声此起彼伏,蔚为壮观。旧时,罗江地区栽秧歌数量众多、内容广泛,流传甚广,现整理保存下来的曲目仅有《太阳出来照山岩》、《庞统死在落凤坡》、《山歌好唱难起头》、《腊肉边边炒蒜薹》等5首,分布在鄢家镇、御营镇、新盛镇。其传承形式为父辈传承和民间传承两种。现老一辈传承人(演唱者)大多作古,其余部分传承人也年事已高,县有关部门正着力培养新一代传承人。老一辈传承人有周作全、鲁从云、杨忠万、杨龙平等,新一代传承人有刘生、周贞籍、李洪全等。

劳动歌曲

罗江劳动歌曲分在生产劳动中唱的和用来歌唱生产劳动的两类,包括上梁号子、撬石号子、打夯号子、拉石号子、抬工号子5种,主要是用于集体劳动中凝聚力量,愉悦身心,减轻疲劳;它同时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统一节奏等功能。其演唱形式、歌唱节奏、力度、速度等都服从于具体劳动的需要,并受劳动方式、劳动条件、劳动强度的影响和制约。罗江号子的基本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合。领唱者是整个劳动过程的指挥者,因而领唱部分的曲调富于变化;众合部分主要随劳动动作而发出的劳动呼声,起到统一动作、集中力量的作用。号子都具有鲜明的劳动节奏,强烈的劳动气氛,反映出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罗江劳动歌曲分布在鄢家镇、新盛镇、金山镇等地,现在农民劳动中十分风行,传承人甚多,主要为父辈传承。代表性传承人有周高金、李昌凡、谢秀全、黄仁成、李洪全、廖伦雪等。

山歌

罗江县属丘陵地区,唱山歌是农村群众的传统习惯,其数量众多,题材广泛,主要是人民从事农业、牧业生产劳动中产生并演唱的歌曲,也包含了生活类的歌曲,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其中 “放牛歌”、“放羊歌”和背、挑运输方面的山歌占很大比重。罗江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帮腔、重句齐唱等。唱腔或高亢奔放、抒情优美,或激昂明快、阴柔婉转,充分表现了罗江山地群众劳动生活中的丰富情趣与情感。罗江山歌在民间流传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传承形式为民间传承与父辈传承,主要分布在金山镇、鄢家镇、新盛镇,现经搜集整理仍在民间广为传唱的罗江山歌有《紫荆树紫荆垭》、《一根扁担闪溜溜》、《钟鼓楼上好吹箫》、《清早起来上山岗》、《放羊歌》等8首。传承人有陈忠华、谢秀全、廖长凤、周秀玲等。

民间歌曲

罗江民间歌曲是当地民间口头流传的以生产生活内容为主的民间歌曲,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畜牧生产、产品贸易、恋爱婚姻、相夫育子、孝敬长辈、人民安居乐业等各个方面。歌曲以独唱、对唱、齐唱等为主要演唱形式,赞颂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歌颂新中国的繁荣昌盛,赞美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安康。歌曲旋律优美、流畅、具有很强的歌唱性。经搜集整理的罗江民间歌曲有《月亮弯弯象把梳》、《菜子开花遍坝黄》、《卖花生》、《扇子歌》、《守路歌》、《想郎》、《娃儿你莫哭》、《人民享安宁》、《不落的歌声遍山乡》等15首。分布区域:鄢家镇、新盛镇、金山镇、调元镇。主要传承人有胡朝贵、周秀珍、杨昌金、黄金秀、唐会如等,传承谱系为父辈传承与民间传承。

罗江风俗歌曲

罗江风俗歌曲分为哭嫁歌和闹丧歌两种。哭嫁歌为旧社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的支配下,年轻的姑娘要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成亲时,心中万分的痛苦和悲愤,便借歌声来悲叹自己的不幸遭遇,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久而久之,唱“哭嫁歌”也就成了旧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了,其演唱内容也从单纯的“述悲”演变为骂煤、迎亲友、骂男家、梳妆、惜别、劝嫁等诸多内容,演唱形式分为独唱和对唱两种,大多曲调凄婉,如泣如诉。闹丧歌专为端公、道士为丧家办丧事所唱,主要内容为超度亡灵,为丧家解忧等,有的则与丧事无关,是一种以锣鼓伴奏的坐唱形式,演唱多为独唱、伴唱,曲调有鲜明的吟诵风格,并有委婉的拖腔。罗江风俗歌曲分布在鄢家镇、金山镇、新盛镇等地,现存曲目仅存《一肩抬在屋中央》《媳妇不孝老人婆》《四川有重庆城》《我的瓜开虚花》4首。代表性传承人:鲁从云、杨宗万、唐会如等。

  罗江民间吹打乐

罗江民间吹打乐起源于殷商时代,且与民间风俗活动密切相连。民间无论是婚丧嫁娶,或是各种庙宇盛会,都离不了民间吹打乐营造气氛。喜庆场合,演奏的曲调高亢、欢快、激越;若遇丧事,演奏的曲调则凄楚、哀婉、如泣如诉。它来源于民间,又在民间具有广阔的天地,这是它能够在民间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的原因所在。罗江民间吹打乐包括唢呐独奏和唢呐与打击乐器套打等形式,主奏乐器为唢呐,打击乐器有锣、鼓、钹等。现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曲牌有《东北风》、《南清宫》、《正南清宫》、《花南清宫》、《东锣儿》、《品锣儿》、《将军令》、《花将军令》、《普庵咒》、《寡妇上坟》等15种。主要分布在鄢家镇、新盛镇、略坪镇。代表性传承人有:王显聪、王显德、王万明、张绍龙、张绍林、赖应贤。罗江民间吹打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曲牌内容,反映了当地民间艺人的创作成果和审美观念,是民间音乐的精华,是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收藏成功!

扫一扫分享: